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3-09-24 16:10:08 来源:平开窗型材

       

  2.门窗是房屋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窗的设置不仅满足了人们进出房间的需求和保证室内安全的需要,更有助于人们对室内采光、通风的基本需求。随着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挺高,人们对门窗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基本的需求,对其外观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3.现代以铝合金门窗为主,其中,平开窗以其开启面积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抗渗性能优良深受夏热冬冷地区的人们喜爱。而内平开窗相对外平开窗在安全性能较好而被普遍的使用。现有的比较流行的内平开窗的造型有室内平齐和室内不平齐两种,以满足大家的选择,而目前普遍实现室内平齐和室内不平齐的做法是分别设计两种不一样的规格的边框型材结构,当要实现室内平齐时,要增加型材截面宽度,增加了型材成本。

  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平开窗以无需额外设计不一样的规格的边框型材结构即可使得边框与扇框于室内平齐。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开窗以无需额外设计不一样的规格的边框型材结构即可使得边框与扇框于室内平齐。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平开窗,包括边框和扇框,所述边框包括内边框及外边框,所述内边框与所述外边框之间通过第一隔热条连接,所述扇框包括内扇框及外扇框,所述内扇框与所述外扇框之间通过第二隔热条连接,所述平开窗还包括有可拆装的转换拼条,所述内边框通过所述转换拼条与所述内扇框连接,所述转换拼条安装于所述内边框的顶部且所述内边框的室内侧位于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外,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与所述内扇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连接,以使所述内扇框的室内侧与所述内边框的室内侧平齐。

  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的下端部向外延伸形成折脚,所述转换拼条以所述折脚位于所述内边框的室内侧内而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外侧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内边框的室外侧外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内边框上。

  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隔热条与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外侧的底部抵接以支承所述转换拼条。

  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换拼条的中部形成有支撑防护空间,以使所述固定螺丝的螺帽与所述内边框的顶部有一预设距离。

  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换拼条的中部设有挡板,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室外侧、顶部及挡板之间围合组成所述支撑防护空间,所述转换拼条的底部朝其中部向内凹入形成有容置空间。

  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内边框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转换拼条设置的安装槽,所述折脚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外侧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外。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平开窗通过设置可拆装的转换拼条,所述内边框通过所述转换拼条与内扇框连接,所述转换拼条安装于所述内边框的顶部且内边框的室内侧位于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外,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与内扇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连接,以使所述内扇框的室内侧与内边框的室内侧平齐,无需额外设置不一样规格的边框型材,即可实现内边框与内扇框于室内平齐,而当需要所述内扇框与内边框于室内不平齐时,可通过拆卸转换拼条,内边框的室内侧与内扇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连接,无需更换边框型材,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16.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17.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平开窗包括边框11和扇框12,所述边框11包括内边框111及外边框112,所述内边框111与所述外边框112之间通过第一隔热条13连接,所述扇框12包括内扇框121及外扇框122,所述内扇框121与所述外扇框122之间通过第二隔热条14连接,所述平开窗还包括有可拆装的转换拼条15,所述内边框111通过所述转换拼条15与所述内扇框121连接,所述转换拼条15安装于所述内边框111的顶部且所述内边框111的室内侧位于所述转换拼条15的室内侧外,所述转换拼条15的室内侧与所述内扇框12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16连接,以使所述内扇框121的室内侧与所述内边框111的室内侧平齐。其中,室外侧代表靠近且面向室外的一侧,室内侧代表靠近且面向室内的一侧。

  18.具体地,所述转换拼条15的室内侧的下端部向外延伸形成折脚151,所述转换拼条15以所述折脚151位于所述内边框111的室内侧内而所述转换拼条15的室外侧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内边框111的室外侧外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内边框111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条13与所述转换拼条15的室外侧的底部抵接以支承所述转换拼条15。

  19.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拼条15通过固定螺丝17安装于所述内边框111上。所述固定螺丝17以螺帽在上螺杆在下的状态将转换拼条15固定于所述内边框111上。具体地,所述转换拼条15的中部形成有支撑防护空间152,以使所述固定螺丝17的螺帽与所述内边框111的顶部有一预设距离,避免所述固定螺丝17的锁紧过程中螺帽过于压迫所述内边框111而损坏所述转换拼条15及内边框111。优选地,所述转换拼条15的中部设有挡板153,所述转换拼条15的室内侧、室外侧、顶部及挡板153之间围合组成所述支撑防护空间152,所述转换拼条15的底部朝转换拼条15的中部向内凹入形成有容置空间154。

  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边框111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转换拼条15设置的安装槽113,所述折脚151位于安装槽113内,所述转换拼条15的室外侧的下端部位于安装槽113外,所述安装槽113靠近室外侧的侧边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54内。

  21.结合图2,当需要所述内扇框121与内边框111于室内不平齐时,可通过拆卸所述转换拼条15,内边框111的室内侧于内扇框12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条16连接,无需更换边框型材,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平开窗通过设置可拆装的转换拼条,所述内边框通过所述转换拼条与内扇框连接,所述转换拼条安装于所述内边框的顶部且内边框的室内侧位于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外,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与内扇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连接,以使所述内扇框的室内侧与内边框的室内侧平齐,无需额外设置不一样的规格的边框型材,就可以实现内边框与内扇框于室内平齐,而当需要所述内扇框与内边框于室内不平齐时,可通过拆卸转换拼条,内边框的室内侧与内扇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连接,无需更换边框型材,操作简单便捷,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实用性强。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平开窗,包括边框和扇框,所述边框包括内边框及外边框,所述内边框与所述外边框之间通过第一隔热条连接,所述扇框包括内扇框及外扇框,所述内扇框与所述外扇框之间通过第二隔热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开窗还包括有可拆装的转换拼条,所述内边框通过所述转换拼条与所述内扇框连接,所述转换拼条安装于所述内边框的顶部且所述内边框的室内侧位于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外,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与所述内扇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连接,以使所述内扇框的室内侧与所述内边框的室内侧平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的下端部向外延伸形成折脚,所述转换拼条以所述折脚位于所述内边框的室内侧内而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外侧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内边框的室外侧外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内边框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条与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外侧的底部抵接以支承所述转换拼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拼条通过固定螺丝安装于所述内边框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拼条的中部形成有支撑防护空间,以使所述固定螺丝的螺帽与所述内边框的顶部有一预设距离。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拼条的中部设有挡板,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室外侧、顶部及挡板之间围合组成所述支撑防护空间,所述转换拼条的底部朝其中部向内凹入形成有容置空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边框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转换拼条设置的安装槽,所述折脚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换拼条的室外侧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外。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开窗,包括边框和扇框,边框包括内边框及外边框,内边框与外边框之间通过第一隔热条连接,扇框包括内扇框及外扇框,内扇框与外扇框之间通过第二隔热条连接,平开窗还包括有可拆装的转换拼条,内边框通过转换拼条与内扇框连接,转换拼条安装于内边框的顶部且内边框的室内侧位于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外,转换拼条的室内侧与内扇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胶条连接,以使内扇框的室内侧与内边框的室内侧平齐。本实用新型平开窗通过设置转换拼条以使内边框通过转换拼条与内扇框连接,转换拼条安装于内边框的顶部且内边框的室内侧位于转换拼条的室内侧外,以使内扇框的室内侧与内边框的室内侧平齐,无需额外设计不一样的规格的边框型材结构。格的边框型材结构。格的边框型材结构。